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保护关乎着老百姓的生活。昨日,记者从水利部门获悉,根据刚刚通过专家审查的《扬州水资源保护规划》,扬州将重点针对具有供水功能同为战略储备资源、应急水源的孔隙深层地下水,提出控制开采、保护水质等措施。
【总体目标】
扬州市地下水总量控制目标为3500万方
昨天下午,市水利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地下水资源保护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水量进行保护;二是对水质进行保护。就水量保护而言,重点在于合理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和地下水位,实现地下水的采补平衡;就水质保护而言,重点在于设立水质保护目标,建立相应防护措施。据了解,为了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到2020年,扬州市地下水总量控制目标为3500万方,其中市区为444万方。
上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省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在控制取水总量基础上,全面实施地下水位控制。据悉,目前扬州不在全省地下水超采区范围内,但为避免在有开采潜力区出现超采区,水利部门将根据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在江苏省地下水水位控制红线划分的基础上,制定地下水水位控制总体目标。
据该工作人员透露,扬州市各区域多具有地下水分散式开发利用的特点,因此将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及开发利用状况的差异性,以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宗旨,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在制定水位目标时,将突出保护地下水环境原则,根据我市主要开采孔隙承压地下水的现状,以不低于现状水位来划分水位控制目标,切实保护地质环境。
【亮点解读】
规划永久填埋481眼井
记者了解到,扬州市区域供水实施后,各地企业优先使用自来水(地表水)水源,同时积极鼓励利用处理达标后的污水,逐步关停无特殊用途的企事业单位自备井,并实施封填工程。考虑到特殊行业用水水质要求,在充分利用自来水水源的基础上,保留适量的地下水开采井用于特殊行业。对于水质较好,符合备用水源条件的原供水水源井,将其作为城市应急备用水源井。
根据《扬州市地下水压采方案》,目前我市已利用公共供水管网完成水源替换工作,除有特殊用途外均应停止地下水的开采,完成规划封井任务,有特殊需要的应对其取水量进行核定并加强监督和管理。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扬州市现有1283眼井,2020年前规划永久填埋481眼井,其中平原区高速铁路禁采区(铁路两侧200米范围)内均实行孔隙地下水禁采。
记者获悉,通过区域供水工程、封填井工程、节约用水等措施,使地下水开采量得到显著压减,各区域主要开采层位地下水水位得以继续回升;通过备用水源保护工程的实施,将切实保护地下水水质;这些措施有利于地下水水源涵养,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地下水环境。
设立地下水水源保护区
该工作人员表示,水利部门将在全市范围内,对于地下水水质较好,符合备用水源条件的原供水水源井,规划将其作为城市应急备用水源井,2020年前规划封存备用53眼井,在这些取水井周围规划设置地下水水源保护区。
那么何为地下水水源保护区?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地下水水源保护区是指为了避免附近的人类活动及其所排放的污染物对水源造成污染而划定的保护区域。划分地下水保护区时应充分考虑在人类活动区域与地下水水源之间预留足够的空间,保证正常情况下取水水质达到规定要求。
据介绍,此次地下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将参考国内外划分地下水保护区的分级类型和环保总局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综合国内外一级保护区经验,保护区位于开采井周围,原则上只允许取水,任何与取水无关的建设都应搬迁。但结合我国国情,大范围内的建筑拆迁、企业搬迁和生产类型调整,经济成本巨大,因此可采取建设排污处理设施等措施来补救。同时,保护区内应对点源和面源污染采取相应措施,尽可能消减保护区范围内的点源排放口、释放点对地下水水源的污染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