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将在2016年正式启动。《方案》定的最长目标着眼于25年后,要求到2040年,上海水生态系统功能全面恢复并提升。并重点对近5年即“十三五”期间的治水工作分别落实责任单位。
水,和上海这座城市密不可分。
水让人喜,也让人愁。1990年那场高温,让上海人体会到缺水的痛苦;1997年11号台风,又让黄浦江遭遇300年不遇的高潮位,让上海人捏了一把冷汗。
会治水,才能保得一方百姓平安。善治水,则能还千万人一个和谐的大自然。
近日,来自权威媒体的报道消息称,上海将截污为本、综合治理、建管养并举、泥水气同治,2017年底城市建成区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全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2020年,全市河道力争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5%或以上。
上海市水务局人士表示,今后5年内,上海的治水思路将更加注重源头控制和面源污染治理,更加注重污水治理标准和污泥处置能力的有效提升,更加注重综合施策逐步解决初期雨水和雨污混接对水环境的影响,更加注重河道水环境质量的根本改善,更加注重重点地区的环境综合治理。
据了解,城镇污水厂的提标改造和新建扩建工程,将是一大重点。
2016年将全面启动28座城镇污水厂的提标改造,开工建设泰和、虹桥2座城镇污水厂,加快建设中心城区石洞口、白龙港、竹园三大污水厂的污泥处理工程以及奉贤、松江等郊区县的污泥处理设施,推进污泥的有效处理处置。
河里有病根在岸上
在上海莲花南路以东、放鹤路以北的和平村,往河道下游步行,该段被称作“白洋滩”的河水犹如一滩浆糊,粘粘的,浑浊不堪,阵阵酸臭腐败的气味直往鼻子里钻。河道两旁,插满了高高低低的彩钢板房,10米宽的河道,最窄处竟被违法建筑“霸占”到仅剩3米宽。
而在浦东、奉贤等区采访时,河道周围畜禽养殖密集,养猪废水直排污染河道,导致河水又黑又臭,附近居民怨声载道。
“要解决河里的问题,先得清除这岸上的祸根!”上海市环保部门负责人道出了症结所在。于是拆除违法建筑、关停违法排污企业、整顿畜禽养殖、截污纳管等成为了“源头治理”的重中之重。
2016年年底前,全部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印染、电镀等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同年3月底,关闭全市不规范畜禽养殖户2720家。2020年,规模化养殖场控制在300家之内,实施排污申报制度和许可证管理制度;2017年底,建设一、二级污水收集管网240公里;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率力争达到90%以上。
具体时间、实在数据勾勒出的治水路径,让市民看到了“治本”的希望——
白洋滩两岸上万平方米的违建被拆除,清波渐渐泛起。